『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易衡亲自出城迎接了威王,威王自然感到诧异,连忙从马车上下来,向易衡行礼。
易衡连忙扶住威王,说道:“威君何须多礼,寡人说到做到,保留威君的诸侯礼制,不用这么客气。”
威王哪敢接受,说道:“吾乃君上手下败将,哪敢享受诸侯之礼制,还请君上恩准,赐吾一块乡下宅院,让吾归隐田园之中,寄情山水之间。”
易衡翻了个白眼,心想你一个君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想归隐田园?我是真担心你饿死啊!
当然易衡不能这样直接讽刺威王,执意让威王在临渊郡挑选一个县城,当做自己的封地,在县城内,威王可以养门客,同样可以身着诸侯的服饰,并且与易衡见面或者书信往来之时,都可以自称为君,不用称臣。
相当于威王除了失去威国之外,依然可以用威君自居,当然除了军队之外,易衡严格控制,只允许威王招募800亲卫,保护自身的安全,或者方便出门狩猎等。
当然威王也丧失了授爵和封官的权利,同时没有豁免权,如果违法乱纪的话,依然会被抓捕。
关于威王的事情,易衡已经交给大鸿胪来处理,对于威国的官吏和将领,鉴于威王的投降,易衡认为应当保持原有的待遇和职务,尽可能不要降职太多,能平调就平调,实在不行的话,可以适当的降职,但是待遇不能降低。
相府将会针对威国旧臣进行考核和评级,表现较好者,依然可以晋升,表现较差者,自然会被免职,这一点易衡对于相府还是非常地放心。
威国的地盘已经被风国侵占得差不多,加上韩国的疆域,等同于易衡一次性获得了4郡之地,当论地盘的大小,风国已经远超其他诸侯国。
北方三国目前只剩下一个赵国,但是易衡不打算现在进军,其一乃是国内资源不够,不能支撑大型军团战役,其二赵国的存在,还能阻拦匈奴,虽然易衡不想靠外族之手,解决周室诸侯,奈何匈奴跟蝗虫一样,杀要杀不干净,目前没有办法根治,只能暂时放过匈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匈奴极难驱逐,由于边境太过于辽阔,也没有办法阻止匈奴的洗劫,周室诸侯为了防范匈奴的入侵,已经想方设法地修建关隘和哨站,依然无法全面的阻止,易衡打算打下赵国之后,彻底加强边境的防护,同时派出风骑游猎草原,尽可能地把匈奴往北边驱逐,远离中原,保护本国的百姓黎民。
此时最为‘好战’的孙温也没有提出立刻进攻赵国,孙温也是很清楚,风国需要时间来消化威国和韩国的战果,同时国内负担太重了,是时候休养生息了,而不是继续前进。
威国覆灭的速度比韩国还要快,超出了燕王的预料,同样让赵王非常地害怕,目前风国的疆域太过于宽广了,加上投石车显著的破坏力,赵王认为单凭故关的话,很难防御风军的入侵。
包括齐国和楚国也有相同的担心,风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好像单凭燕国,无法有效地遏制风国发展。
几个诸侯国开始加强联系,讨论如何面对风国,赵国自然是想把风国赶回关内,这就需要其他诸侯国出力,毕竟赵国的现状,仅仅只能自保,出关作战的话,毫无优势。
又跟上次的六国伐风一样,诸侯国之间根本没有一个主心骨,各自的提议大相径庭,都是心怀鬼胎,各自有着各自的小心思,这样的会谈根本不可能顺利。
剩余四国只是通过了攻防同盟协议,任何一方受到风国的攻击,其他三国必须无条件发兵,除此之外,连下一次联合伐风的日期都没有定下来。
齐王在会谈之中,还想继续拉出大旗,让楚国承认姬辕的正统性,重新逐渐新周室。
楚王对此不屑一顾,拒绝承认周室,这让齐王很尴尬,同样尴尬的还有燕王和赵王,毕竟现在他们两国是承认了姬辕的合法性。
四国会盟再次不欢而散,易衡对于会盟的结果并不意味,由于眼线和细作的关系,易衡甚至能够拦截赵王的马车,但是易衡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情,说实话没必要,赵王并非没有子嗣,就算半途暗杀了赵王,也无法使得赵国崩溃和内讧,非得会落下卑鄙的名声,易衡才不想背上这种骂名。
由于没有商讨出结果,易衡按部就班地发展着风国,目前风国政策稳定,百姓无忧,匈奴也不敢来犯,这样一来的话,风国的民生得到了保证,发展的速度极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各地的粮仓就已经被塞满,各种器械也开始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风国再次具备了伐赵的实力。
于是乎伐赵再次被提上了日程,文琼坚持认为短短一年的时间太过于短暂,粮食和器械倒是恢复上来了,问题在于人口还没有恢复,特别是吞并了威国和韩国之后,风国各郡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此时应当继续休养,不应当再起兵戈。
孙温自然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吞并赵国之后,风国才有资本休养生息,目前来看,赵国不吞并,风国一直面临三面被围的巨大隐患,只有消灭赵国后,方才能减少到两面,到时候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风国的压力皆是骤降。
公孙施对于国内的兵源表达了担忧,认为人口还未完全恢复,风国的军士实际非常吃紧,如果赵国损耗过大的话,有可能无法防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孙温认为过于谨慎了,不论是否攻打赵国,都要面临其他诸侯国的攻击,与其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干脆一点,快速吞并赵国。
公孙施认为赵国与威国和韩国不同,韩国本来就是诸侯国垫底的存在,不论是军士的数量,还是疆域的面积,皆是垫底,所以攻伐起来特别容易。
威国则是因为被切割成了数块飞地,加上威王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奚欠的操作,这才导致威国被快速推到国都,随后威王眼看翻盘无望,被迫投降。
公孙施指出赵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故关就不用多说,经过赵国的数次加强之后,城防系统极为完善,关隘又是依山而建,攻城器械想要打掉故关非常困难,其次赵国铁矿石储量居全天下之首,赵军的装备非常精良,并且赵国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状况皆是处于优良,保守估计,至少还有40万赵军,甚至能够拉起60万军士,风国想要快速打下赵国极为不现实。
孙温认为公孙施在夸大其词,赵国顶天就40万军士,风国也能拉起40万军士,同等兵力之下,快速打下赵国不成问题。
尹烨点出了人口结构的问题,为了控制或者说降低威国、韩国叛乱的风险,不论是关内还是关外,皆是进行了大幅度的人口迁移,皆在控制风险,如果如同孙温预料的那样,快速地打下了赵国,如何安置赵国数百万的人口,将会是个大难题。
赵国人数过于庞大,目前风国的人口抛开旧威国和韩国,实际上不足千万,想要控制数百万的赵国人口,可谓非常的困难,总不能直接调集数十万大军驻防吧,这样就丧失了吞并的意义。
要是按照威国和韩国的处理方式,利用外迁和内移的方式,那么必须要等到风国人口达到二千万之巨,方才能平稳地接收赵国。
可是从不足千万到达二千万之数,少说需要二十年,这样的话又等的太久,恐怕不利于风国。
易衡也是很头疼,尹烨要是不说的话,他还忘记了这件事情,实际上哪怕威王投降,威郡境内依然不安分,时常有叛乱事件发生,包括韩国也是如此,只不过韩国的叛乱力度较小,很快就能被镇压,基本不需要朝廷从其他郡调集兵力。
实际上何止刚刚吞灭的威国和韩国,早就已经覆灭的密国、蜀国、巴国,依然也存在叛乱的情况,韩飞认为还是日子过得太好了,这群‘刁民’连姓什么都忘记了,才刚刚吃饱饭几天,就忘记了之前饥肠辘辘的日子,还敢翻天了!
如何控制新扩张的疆域,一直都是大难题,从古至今依然找不到太合适的方法,温和一点的当然是大融合,利用通婚的办法,让民族逐渐融合,开始忘掉过去的历史,成为风国子民。
残暴一点的方式就是血腥镇压,这样一来的话,很可能越是镇压,反叛的情况越严重,所以除非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哪位君主愿意采取这种方式。
最好的办法,还是靠时间抹去一切的伤痕和仇恨,如同尹烨所言,安心休养二十余年,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叛乱的情况了。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风国的政策,可谓是惠民之政策,没有丝毫的剥削和压榨,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得走上叛乱的路子,一般来讲这种人很少,民众也不是傻瓜,很难被蛊惑,这样一来的话,疆域就算稳定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