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象牙白簪子?
一副画面猛然间跳进杨若晴的脑海里,散药时一脚踏进鬼门关,那段似梦非梦,难辨真假的经历突然就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梦里面那个划船的老妇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跟她说话时却又是那么的和蔼,熟悉,亲切。
而且,老太太头上插着一根象牙白簪子,并告诉她,这是她家子女给她的。
老太太还告诉她,叫她回去,说这地方你不能来,至少也不该现在来。
一桩桩一件件,每一句对话此刻全部被想起,杨若晴瞬间就不能淡定了。
原本正在洗碗的她将手从水里抽了回来,往腰上围着的围裙轻轻擦拭了两下,身体顺着还有些余温的灶台缓缓蹲下身,突然双臂抱着腿,将脸埋在膝盖上默默垂泪。
大孙氏和孙氏她们见状都大吃了一惊。
“晴儿,你咋啦?”
大孙氏讶问。
小朵打量着杨若晴,说:“我姐……好像是哭了?”
孙氏忙地放下茶碗起身来到杨若晴身旁,一手摸着杨若晴的头发,也是苦笑着劝说:“傻闺女,娘晓得你跟你嘎婆感情深,可也用不着哭啊,你嘎婆是去了极乐福地呢,咱把她老人家放在心里就行了,甭哭甭哭啊……”
大孙氏经过了先前的惊讶,这会子也恢复了淡定,甚至还能打趣杨若晴:“你嘎婆要是晓得你这样,肯定欣慰,快别哭了,待会小孩子们进来看到你这个大姨大姑还哭鼻子,得笑话你哟!”
杨若晴抬起一双泪眼,望着面前的孙氏说:“娘,说出来我怕你们不信,我前阵子因为棠伢子的事儿,我自个身体也不大好,迷迷糊糊的时候我好像在一个地方见着了我嘎婆。”
“啥?”孙氏脸色大变,瞳孔一阵收缩,里面说不出是惊还是喜。
小朵也赶紧来到了杨若晴身旁,蹙着眉,“姐,到底咋回事?你是不是做梦?”
就连大孙氏都收起了嬉皮笑脸,端着腚儿底下的小马扎奔到了杨若晴身旁。
“晴儿,你这话没头没尾的听得让人着急,到底咋回事你快些跟我和你娘说说!”
杨若晴吸了口气,擦去脸上的泪花,将自己梦里遇见孙老太的事情原原本本说给了她们听。
当然,她是因为散药命悬一线才做到那种梦这件事,她是肯定不能说,只是说自己担心成疾才做了那样的梦。
听完杨若晴这个梦,大孙氏和孙氏面面相觑,两人都没有吭声,但脑子里都在努力的运用她们这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来分析和破译这个梦!
杨若晴也没有再说话,只是抽出帕子来静静的整理自己先前流淌的泪水,收拾好自己的情绪,不吓着外面的孩子们。
小朵端过来一碗热茶塞到杨若晴手里,“姐,喝口热茶稳稳心神。”
杨若晴点点头,抿了两口茶,然后又去看孙氏和大孙氏。
“在梦里嘎婆的脸上就像罩着一层东西,但我却感觉分外的亲切,好像就是我的一个熟人。”
“但她头上那根象牙白簪子我却记得一清二楚,这会子听到娘和大舅妈说到簪子我才想起来,我觉得我梦到的肯定是我嘎婆,世上事就是那么巧,那么玄乎!”
不怪杨若晴这么笃定,如果之前她见过那根象牙簪子,或许还能说着是现实中的事情在梦里以另一种形式反应出来了。
然而现实中,她根本就不知道有象牙白簪子那么一回事!
孙氏抹着泪,却又满脸感慨的笑了。
笑得还很满足,很欣慰。
“想不到我给娘的陪葬品她真的带去那边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大孙氏也是满脸动容,“照那么说,咱娘在那边还是很瘦很瘦啊,难道她还是不能吃喝吗?”
孙氏说:“姐,娘活着的时候不能吃喝因为肉身患病的缘故,等她摆脱开那副残破的肉身到了那边,应该是不需要像咱这样吃吃喝喝的。”
大孙氏想了想,觉得孙氏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小时候在孙家沟那阵子,我有事没事就喜欢凑到那群豁了牙的老太太们中间去听她们说那些怪事。”
“我记得那会子她们就说过,说在那端的人是不用嘴巴吃东西的,他们吃东西是靠鼻子来嗅,不然你看咱去祭祀烧香摆下的那些福礼供品啥的,一口都没少。”
“可你要是去吃那种祭祀完了的供品,就会发现它们一点儿滋味都没有了,就拿大块的红烧肉来说吧,据说要下去就跟咬一团泡软了的棉絮似的,啥味道都没有,怪不怪?”
孙氏说:“怪!那就像嚼吧甘蔗似的,你去嚼别人吐出来的那种,早已没了滋味。”
大孙氏拍了下大腿,“对嘛,既然在那端能吃上东西,不对,是能嗅上东西,可为啥咱娘还是那么瘦呢?”
对此,孙氏摇头,这个问题把她难住了。
小朵也在一旁竖起耳朵听,绞尽脑汁的思考,然后,还真的被她思考出一种可能来了。
“以前胜男娘去世,家里不是请了道士之类的过来做大法事么,我当时就停他们说过,要我们找到胜男娘上吊用的那截绳索,还有她挂绳索的横梁。”
“两样东西都要烧掉,不然,胜男娘每天都要在相同的时辰重复一遍她上吊的场景,重吃一遍那种苦,只有把那些东西都烧掉了,再做法事超度才能让她得到解脱。”
“所以我就想,会不会嘎婆在那边的相貌身板,还是保留着她去世的时候的模样?”
小朵这番话,突然就让大孙氏和孙氏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大孙氏激动的说:“我咋没想到呢,指不定还真跟朵儿说的那般呢,咱娘在那边不是没吃到,而是吃不胖,改变不了,妹子,晴儿,你们说呢?”
孙氏自然是连连点头,对此深信不疑。
深信有那样一个世界,深信老娘就在那边,深信那边跟这边一样,繁衍生息,等到自己将来老了也要去那边,到时候再跟那端的亲人朋友团聚。
而杨若晴却没有旗帜鲜明的赞同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