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待到谭氏把一整篮子的鸡蛋拎回自己那屋后,孙氏这才反应过来一个问题。
“晴儿,你奶自个又不烧饭,都是我们烧的现成的喊她来吃,她要那么多生鸡蛋做啥啊?”
杨若晴走回桌边把先前茶碗里剩下的茶一口喝了个干净,抹了下嘴角道:“这不明摆着的嘛,肯定是留给姑姑的啊!”
“啊?哦……”孙氏不说话了。
杨若晴笑了笑,望了眼客房的方向,“我奶说精明也精明,说憨也憨,她那点小心思全给写在脸上了。”
“要是没猜错,这会子八成正在数鸡蛋。待会那些磕磕碰碰破了壳的,肯定会给娘你,这样一来,咱今个晌午也能吃到鸡蛋。”
孙氏闻言也笑了,“随她吧,人家送她的东西让她自个分配好了,再说了,她还分了咱这满满一篮子干货呢,已经很不容易了。”
杨若晴不辩驳,因为老娘永远就是一个最容易满足的人,明明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东西,从别人手里过一下,别人再给你,这在她看来就已经非常的感激了。
“那我去把这篮子东西收拾进库房。”孙氏又道。
“我帮娘。”
娘俩个来了后院的库房把东西分门别类的放好,库房里已经准备了很多东西,都是为中秋节谭氏寿宴准备的。
准备寿宴这种事理当老杨家的儿媳妇们去操持,孙氏和鲍素云她们也有这方面经验,所以杨若晴根本就没关注。
这会子咋然看到这些东西,除了吃的用的,还有小儿臂膊粗的红蜡烛,点蜡烛的镀银托盘,全都是重新置办的。
见到杨若晴盯着蜡烛和托盘看,孙氏也来到她身旁解释道:“一开始商量这事儿的时候你四叔说索性就把老宅供奉神龛前的那一对蜡烛和托盘拿过来凑合下,你爹和五叔都不答应。”
“那蜡烛是上回过年的时候点的,都烧了一半了,托盘也是用了好几年的。”
“你爹和五叔的意思呢,这七十岁是个大生辰,是寿星,这些东西都要重新置办,吉利。”
“对了,这两天他们还在琢磨到底是请戏班子来村里唱戏呢,还是请舞龙舞狮的过来热闹热闹,晴儿你觉得呢?”
杨若晴听到这么多关于寿辰的计划,心想这还真是热闹又隆重啊,上回老杨头七十大寿的时候故意闹别扭说不做。
一家人劝,死活就说不做,结果就真的没做了。
其实老汉心里是想做,但矫情,他知道儿子们,尤其是杨华忠在意那些,所以老汉故意拿儿子们在意的事情来拿乔,想儿子们在别的事情上都对他妥协,让步。
结果,兔子逼急了咬人,这老实人惹毛了也翻脸,寿辰当真就没做成。
“甭管是唱戏还是舞龙舞狮都行,意义都是一样的,这个由爹和四叔五叔他们来拍板吧,”杨若晴笑嘻嘻说着。
虽然是外嫁的闺女,但是娘家的事情她基本都放在心上,从不把自己当外人,本身自己也不该是外人。
但也因为是外嫁的闺女,所以涉及到老杨家的一些大事,她很识趣的不冒头,让几位长辈们去拿主意。
知道内情的,夸她有担当,不知道内情的,还会说她胳膊伸的长呢。
除非某些事情爹和叔叔们解决不了,向她这边求助,那么这个时候她可以酌情考虑,适当的伸以援手。
像这些请戏班子还是舞龙舞狮的小事儿,他们完全能自己做决定。
“嗯,这些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他们能拿主意,你也就不用跟着操心了。”孙氏又道,“晴儿啊,你奶做寿这么热闹的事儿,棠伢子和辰儿还有志儿他们都回不来吗?”
杨若晴无奈的笑了,“娘,棠伢子和志儿是肯定回不来,太忙了,就好比大安和花儿,那么远,自然也是回不来的。”
“不过,辰儿今年中秋倒是能回来,刚好赶上寿辰。”
听到辰儿能回来,孙氏顿时喜上眉梢。
“我都记不清多长时日没见到我外孙了……”
“呵呵,还不是忙嘛!”
“你这做娘的心也狠,才十三岁的孩子就让他去投军,你看看你姑家,大白小黑都十四岁的小子了还是放在身边照看着,你呀你……”
面对老娘的数落,杨若晴只能报以无奈的笑。
她咋就不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天天看着他,给他烧一日三顿,照着他的口味去烧,看着他大口大口的吃饭,给他做新衣裳新鞋子,陪着他一点点长大。
倾听他的喜怒哀乐,在他获得成功的时候给他鼓掌,在他疲惫或者沮丧的时候给他鼓励,在他迷茫的时候为他点拨,做所有天底下母亲都会做的事儿……
可事实是,她的儿子跟别人家的儿子不一样。
她的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的独立,自强,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都远超同龄人,心性还意外的老成。
有大抱负,有自己的思想,根本就不像普通孩子。
若不是没有得到他的亲口证实,杨若晴险些都要怀疑自家儿子会不会也是谁穿越过来的!
“娘,辰儿的情况不一样,他是一只雄鹰,注定不会长久停留在咱这棵树杈上的。”
杨若晴跟孙氏这有点怅然若失的说。
辰儿是属于天空,属于蓝天白云的,他注定会搏击长空。
既然注定是雄鹰,那她这根树杈就不能伸得太长去勾出他的翅膀,她要做的就是安静的停留在原地,仰着头,远远的望着他矫健的身影从头顶的蓝天飞过,感受着他翅膀划过带起强劲的风,在风中挺起胸膛为他喝彩。
当他飞累了,觉得疲惫的时候,那么请降落下来,请落在这树杈上静静的舔舐你的翅膀,为下一次飞翔养精蓄锐。
“哎,我也晓得我家辰儿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这孩子……怕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来的,用咱村里人的话来说,辰儿这孩子注定就不是个普通人,甭管是老骆家还是咱老杨家,将来恐怕都要指望他了。”
孙氏说起自己的外孙,也是又自豪又心疼。